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地方国企利润拉响负增长警报 破除增长壁垒各出奇招
地方国企利润负增长态势已经持续17个月。在央企保增长的号角下,地方国企的困境尤为突出。承担地方经济发展重任的地方国企到底怎么了?有什么难言之隐?该如何破壁突围?现在到了需要全盘梳理、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入壁
利润负增长已成常态,地方国企在壁垒中煎熬
尽管已进入夏季,但对于地方国企而言,四面还是严冬的肃杀。营利水平低、利润负增长,已成为地方国企头上的两把尖刀。
多地拉响警报
2013年1-5月,地方国企累计实现利润2221.4亿元,背后却对应着近39万亿元资产。也就是说,每万元资产盈利仅为57元,远不及1万元3个月定期存款的利息。
更糟糕的是,告别2011年的一路高歌,2012年以来,地方国企利润负增长已成常态。截至今年5月,这一态势已经持续了17个月。
2012年1-12月,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914.2亿元,同比上年下降15.8%。进入2013年,这一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尽管诸如浙江、北京、福建、辽宁、广西等一些省份的地方国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整体来看,1-5月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6%。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受灾"严重地方的寒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提供的1~2月全国地方监管企业财务状况资料,全国941家省级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9.9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甘肃省属监管企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利润总额降幅比全国高53.7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32位。
来自甘肃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汇编的27户省属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1亿元,同比下降64.07%、金川公司和白银公司。煤炭行业,煤炭产量和销量增长,价格下降,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52%,代表企业有华煤集团。亏损较多的企业集中在建材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具体为祁连山建材公司亏损9104万元、兰石集团亏损5831万元、兰电公司亏损2316万元。
甘肃之外,还有一些省份饱受利润负增长困扰。黑龙江省市两级国资委出资企业1月份利润总额为-2亿元,同比减少36.4%。其中,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利润总额为-2.2亿元,同比增亏18.6%。安徽省属企业1~5月份实现利润总额68.9亿元,同比下降12.9%。天津市区县属国有企业1~3月份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增亏4.5亿元。山西省前四个月全省工业实现利润149.8亿元,同比下降53%,亏损面达到42.8%,工业经济运行十分艰难。
企业日子难熬
总体看,地方国企多为钢铁、有色、煤炭、建材、建筑施工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因此,分行业看,地方国企的困顿境况更为明显。
首先看钢铁。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国有钢铁企业快撑不下去了,但是仍在咬牙坚持亏本生产。长此下去,国有钢铁企业多年积攒的老本也将彻底赔光。
前一段时间公布的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位列亏损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中,钢铁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地方国企马钢股份、安阳钢铁、山东钢铁和华菱钢铁均系首亏。其中,马钢股份2012年净利润亏损38.63亿元,同比下降4790.14%;安阳钢铁净利润亏损34.98亿元,同比下降9338.71%;山东钢铁净利润亏损38.37亿元,同比下降757.02%;华菱钢铁净利润亏损32.54亿元,同比下降4740.21%。而亏损额不在前十序列的*ST韶钢,继2011年亏损11亿元后,2012年继续亏损19亿元。公司还在2012年年报中特别提示,2013年净利润若继续为负值,公司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86家会员企业基本上没有利润。这86家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这也说明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基本上是来自中小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
其次看煤炭,煤炭企业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从富得流油到日子难捱,地方煤炭企业的境遇可谓天上地下。在A股上市的39家煤炭上市公司的2012年年报显示,去年业绩下滑的煤企占了八成。数据显示,太原煤气化公司2012年净利润亏损3.52亿元,而该公司上一年同期净利润为2.07亿元。在十几家净利润下滑的公司中,河南神火股份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为82.48%。利润下滑30%以上的还有兖州煤业,潞安环能和西山煤电。
山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由于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煤价持续下跌,2013年一季度,山西省属五大煤业集团中,同煤集团、晋煤集团以及山西焦煤集团下属西山煤电、汾西矿业和霍州煤电集团已跌入净亏损区间,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利润同比大幅下跌。平庄能源发布201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预计当期实现净利润5800万元~6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70%。兖矿集团一季度亏损5.62亿元,比考核计划减盈7.97亿元,同比减盈21.26亿元;净利润为55.84亿元,比2011年下跌了35.4%。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些中小煤矿和企业今年生存得非常困难,基本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的状态。由于利润大幅度下滑,新一轮降薪潮已经在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资源大省的煤炭企业蔓延。据《国企》了解,现在山东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精简人员了。机关人员下到基层,基层裁减一些临时工和辅助工种的人员,减员提效。
兖矿开始节衣缩食。5月底开始,兖矿领导班子带头降低基本薪酬的50%,分公司领导基薪降低30%,基层单位领导降薪20%,一线职工也被取消所有奖金。同时,兖矿集团第二季度将清退非在册用工1200人,同时规定地面岗位劳务分包人员5月底之前进行考核,清退比例不低于30%,劳动合同到期后全部清退。
与降薪减员相对应的是开始处理亏损资产。山东能源集团淄博矿业集团下属企业山东淄博光正铝盐化工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剥离出淄博矿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也宣布将同煤集团公司化工厂净资产4361万元全部转让或大部分转让,同煤集团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再次看电解铝。电解铝是多年的老过剩,十年调控基本上是"空调"。
在行业中一直稳居"第一把交椅"的河南,在2012年电解铝发展中遭遇了*金10年发展之后的严峻考验。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内12家规模以上电解铝企业无一盈利,3家企业关张停业,剩下9家亏损高企。
最后看交通。交通行业企业正迅速成为冉冉升起的亏损之星。
2012年年底开始,全国各地再掀地铁建设热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包叙定透露,迄今为止,全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36个,运营总里程约6000公里,其中17个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总计达2100公里。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所需资金巨大,所以借贷和融资凶猛成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凶猛的背后,却是大多数运营公司的亏损。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2012年,其净利润亏损43.7亿元。
"投资冲动和债务风险之间的矛盾正在愈演愈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地方国有企业承担的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及机场等指令性项目,绝大多数投资巨大且回报期长,加上资本金普遍不到位,大部分处于亏损,企业只能采取"以贷还贷"、"以贷付息"的方式投入项目建设,财务风险正在不断加剧。
他举例指出,目前广东交通集团投资管理的高速公路营运项目近一半处于亏损状态,而新建项目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效益差。预计广东交通集团2014年和2015年的亏损额高达24.44亿元和23.4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仅仅是地方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热潮和债务矛盾的一个缩影。
…………
产能过剩严重
这些利润下滑或亏损企业所在的行业和财*部的判断不谋而合。财*部《2013年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行业、有色行业、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等。
在专家学者看来,这些行业恰好是前几年大干快上的行业。这些行业在推动GDP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烂摊子--产能过剩,以及因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国企》发现,新一轮产能过剩行业还是多年来的老面孔:钢铁、电解铝、水泥……并非巧合的是,这些均属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时用来救经济的"十大振兴产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意在通过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四年多过去了,不仅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传统的重化工业行业产能过剩,而且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的制造业,在经历短时间的高速投资扩张后,也遭遇整个行业的逆转,形成产能过剩。
中国现在诸多领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比如钢铁是接近10亿吨的生产能力,2012年生产7亿吨,过剩3亿吨,全年钢铁行业亏损289亿元。电解铝全国生产能力2700万吨,去年仅仅生产2000万吨,产能闲置700万吨,93%的电解铝企业亏损。2009年水泥过剩约3亿吨,但到今天,已过剩8亿吨。不但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就是新兴产业也存在过剩的问题。比如风力发电,现在全国风力发电设备闲置40%。2010年风力设备行业毛利率30%,2011年降到10%,2012年已经是全线亏损。
与产能过剩相对应的,必然是产品积压、价格下跌、需求不振、亏损严重、浪费惊人。以甘肃省属企业为例,一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达到355.27亿元,同比增长49.20%。企业面临保增长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这两点判断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在《国企》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均无一例外地提到这两点。
姚景源认为,化解产能过剩显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但是,要化解产能就必然损失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现在恰恰面临的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局势。